新的串聯放射治療對前列腺癌患者有效,無需進一步治療
薩爾大學醫院的科學家和醫生最近進行了一項臨床試驗,在該試驗中,他們確立了一種治療方法的有效性,該方法可成功控制晚期前列腺腫瘤及其轉移,而不會引起嚴重的副作用。他們方法中的新元素包括結合兩種放射性物質,這兩種物質能夠在非常短的(毫米或微米)范圍內非常精確地照射腫瘤細胞來破壞腫瘤細胞。結果,其可以延長患者的預期壽命而對生活質量沒有任何實質性損害。由核放射學家薩默·埃齊丁(Samer Ezziddin)教授領導的先導研究已發表在《歐洲核醫學和分子影像學雜志》上。
關于新的癌癥治療方法的報道常常引起人們很高的希望和期望,特別是在癌癥患者及其家人中。但是提高期望并不是薩爾大學醫院核醫學教授兼核醫學系主任薩默·埃齊丁渴望做的事情。他說:“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無法治愈參與我們治療計劃的患者。我們的目標是將預期壽命延長數月甚至數年,而不會損害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曾見過盡管預后極差但仍完全消退了癌癥的患者,但這種情況仍然是例外,應將其視為“統計異常值”,而不是奇跡般的治療方法。治療多種癌癥的斗爭仍然充滿挑戰,需要進行認真但費力的工作,進展需要分步進行,而且只有在延長的時間后才能看到明顯的進展。
薩爾的核放射學家團隊的當前研究也是一小步,但對于未來的治療方法可能是決定性的。醫生對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進行了放射治療,該療法最初在海德堡開發,現在由薩爾團隊進一步開發。該方法被稱為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療。通過靜脈滴注,將放射性藥物連續喂入腫瘤部位,在那里,放射性物質(放射性核素)在體內照射腫瘤,從而破壞腫瘤細胞。
但是,薩爾的醫學研究小組選擇將兩種放射性藥物組合在一起,而不是僅將一種放射性藥物注入腫瘤中,而每種放射性藥物具有不同的照射路徑長度。使用的放射性核素之一是lutetium-177。這種放射性物質的有效范圍是0.5到10毫米,這是周圍組織被破壞的距離。這是非常精確的,因為放射性核素附著在一種細胞靶向分子上,這種分子只與幾乎完全位于前列腺腫瘤表面的受體位點結合,而不影響其他健康的人體細胞。但是,當治療癌癥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時可能形成的最微小的腫瘤時,然而,即使是很短的距離,lutetium-177的有效性也可能太大。因此,由埃齊丁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決定在他們的治療方案中添加第二種放射性核素actinium-225。埃齊丁教授解釋說:“Actinium-225可提供出色的效果,其有效路徑長度遠低于亞毫米范圍。”
通過將actinium-225作為治療劑包括在內,即使是最小的腫瘤,原則上,一旦放射性物質通過受體部位滲透到癌細胞中,就可以在內部對單個腫瘤細胞進行照射。埃齊丁教授解釋說:“由于actinium-225的有效路徑長度只有三到四個細胞直徑,因此不會破壞周圍的組織。”
然而,先前基于actinium-225的放射性核素療法具有一個關鍵的缺點。患者的唾液腺也可能吸收放射性核素,導致腺體功能下降,并導致口腔極度干燥,這可能會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剛剛發表的論文描述了一項初步研究的結果,該研究檢查了薩爾大學醫院研究團隊提出的串聯療法的有效性。這項研究能夠證明,當lutetium和actinium聯合用于特定治療方案時,這些副作用不再發生。“Lutetium對大多數腫瘤都有很好的耐受性,”埃齊丁教授說。“這使我們能夠顯著降低actinium的劑量水平,因此我們的串聯療法幾乎沒有副作用。”
該研究分析了20例年齡在57至88歲之間的晚期或晚期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經驗,這些患者的腫瘤不再只使用lutetium-177進行治療。埃齊丁教授說:“我們研究中的患者已經接受了充分的預處理。很多人已經被告知幾乎無能為力。”在20例病例中有14例,研究小組觀察到患者接受串聯治療時腫瘤標志物水平顯著下降(腫瘤標記物濃度表明體內還有多少腫瘤塊)。結果發現,在開始串聯治療后,腫瘤生長在疾病進展前可穩定約4個半月(中位平均值),而在開始串聯治療后的生存期為11個月(中位值),患者的生活質量沒有明顯下降。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