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過程太難懂?8個步驟讓你秒懂放療
也許有些接受放療的患者及其家屬在聽醫生介紹放療過程的時候,腦袋都會暈暈的。可能覺得很復雜,滿腦子都是看到醫生的嘴巴在動,最后可能啥也沒聽到。 其實放療不難懂,將它們分解,你立馬就明白這是怎么一回事了。 ////////// 放療醫師 物理師 技術員 人體定位墊(發泡膠) 面罩 各種托架等 主要軟硬件設備:醫用直線加速器、放療計劃工作站TPS 放療支持設備:圖像引導設備、呼吸追蹤設備、多葉光柵 1、了解患者的病史、體檢、影像學資料、一般狀況、合并癥 2、評估患者是否有接受放療的適應癥 3、三維適形放療、調強放療或立體定向放療 4、確定患者對放療的耐受性及放療目的 1、安排檢查,進一步明確腫瘤情況(通過血液檢查、影像檢查,明確癌癥是否轉移,原發病灶位置和大小等) 2、患者需要和放療醫生再次溝通病情、治療方案,以及可達到的治療結果(腫瘤局部控制率,生存時間等)和可能的副作用。 由于每個人接受的總輻射量是有限制的,所以要“精準狠”,即以合適的、僅可能高的放療劑量盡可能精準照射腫瘤部位,同時盡可能減少腫瘤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醫生必須每次放療都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機器的位置固定,需要用到一些輔助材料來進行固定,如人體定位墊(發泡膠),以免患者在放療過程移動體位影響照射野劑量。 在放射線照射腫瘤病灶之前,醫生會在模擬放療情況下,進行X線、CT等影像學的檢查,通過三維影響來清晰的展示腫瘤的確切位置和大小,確定靶區。 醫生會在患者體表畫線作為固定的重要標志,如果褪色,請醫生重畫,切勿自己畫。 *表:放療前定位CT檢查與門診的影像檢查有所不同 不同CT對比 門診需要的CT 放療前定位CT CT檢查的目的 對腫瘤定性:確定腫瘤的位置、形狀、大小 對腫瘤定量:精確確定腫瘤位置 用途 輔助醫生診斷用:外科醫生、放療醫生和內科醫生 僅限放療科使用 檢查的診所 放射診斷科或核醫學科 放療科 掃描的要求 患者躺在檢查床上,保持不動即可 技術員采用發泡膠等材料來固定患者的體位 掃描的范圍 按照頭部、胸腹部等解剖部位掃描 按照腫瘤所在的部位,外擴一定的范圍掃描 放療醫生使用放療專用TPS軟件結合定位影像檢查,在模擬定位過程掃描CT上逐層(30-50層)勾畫患者輪廓。在勾畫時,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和階段進行一次或多次勾畫,經驗豐富的放療醫生需要1-2個小時,復雜情況可能需要4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靶區的確定和放療劑量、照射次數都有關系,還需要考慮到危機器官。射線就像放療醫師的手術刀,放療醫生需要接受扎實的醫學、腫瘤、放療的專業教育和培訓,以及長期的臨床實踐和經驗,一個合格的放療醫生培訓實踐和外科差不多,需要10年以上。 物理師需要在專用的電腦工作站上像設計建筑圖紙一樣,計算尺模擬出放療計劃設計。 好的放療計劃能使腫瘤接受盡可能高的放療劑量,從而加大腫瘤的殺傷力,同時盡量避免正常組織的損傷。 在治療計劃執行前,為了減少誤差,保證照射的腫瘤沒有脫靶(或部分脫靶),需要對照射位置和劑量進行驗證,如果計劃驗證不能通過,就需要分析原因,甚至重新設計放療計劃。 患者在加速器機房接受放療時,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攝像頭觀察到患者的情況,并可與患者通話,確保患者安全。 如果患者移動或有任何不適,操作人員會立即暫停放療,射線馬上終止。一個放療的療程次數從幾次到三四十次不等,治療室內始終只有患者一個人。 在放療結束后的康復期,醫生會交代復查時間,進行隨訪觀察療效和副作用,一定要根據醫生要求的頻率來進行隨訪。 結語 腫瘤是一個需要長期管理的疾病,為避免日后復發,最好在放療結束后,向放療醫生索要完整的放療記錄,包括劑量和靶區等詳細的放療記錄。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