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化療可改善直腸癌的存活率
美國國家癌癥數據庫(NCDB)的兩項研究結果顯示,輔助化療與直腸癌患者總生存率的提高和新輔助化療+切除后的病理完全緩解率相關。
局部晚期直腸癌的標準治療包括新輔助化放療,手術切除和輔助化療(ACT)。 ACT對結果的附加影響仍不清楚,因此在新輔助治療后,達到病理完全緩解(pCR)的患者接受ACT的可能性低于殘留疾病患者。
在一項研究中,來自加拿大多倫多西部醫院的Sami A. Chadi博士及其同事使用NCDB數據來調查ACT是否與2,455例直腸癌pCR患者的總生存期提高有關。
超過四分之一的患者接受了ACT,其中667例與沒有接受輔助治療傾向評分匹配分析的患者配對。
Chadi博士的團隊在2018年4月19日的JAMA腫瘤學雜志上報道,未接受ACT組的患者、ACT治療組患者的3年和5年總生存率分別為97.6%和95.0%,分別為94.0%和88.2%。
與未接受ACT的患者相比,接受ACT治療的臨床淋巴結陰性患者的總生存期并無明顯改善。相反,ACT與臨床淋巴結陽性患者總生存率顯著改善相關。
在第二項研究中,這篇文章也是發表于2018年4月19日的JAMA腫瘤學雜志上,達拉斯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Patricio M. Polanco博士及其同事對2006~2012年間NCDB中741例直腸癌患者的PCR檢測進行了類似的傾向評分匹配分析。
ACT組的1年、3年、5年的總生存率分別為99.7%、97.1%和94.7%,而未接受ACT組為99.2%、93.6%和88.4%。
在亞組分析中,臨床分期T3 / T4的患者,尤其是淋巴結陽性患者,從ACT中受益,盡管T/N亞組之間沒有顯著的總體生存差異。
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George J. Chang博士說:“我認為我們應該在解釋治療效果的觀察研究結果時,應該采取一個批判性的觀點,并詢問,‘這些發現是否有意義,并且對觀察到的發現有潛在的替代性解釋嗎?’而且,雖然pCR患者也是預后最好的、復發風險較低的患者,但輔助化療的毒性風險并不是微不足道的,可能對生命質量產生長期的不利影響。”
“我不認為我們應該根據這些發現改變我們目前對直腸癌患者的管理,”他說。 “來自隨機試驗的數據并不支持這些結論,特別是在這組已經非常有利預后并且預計輔助治療的絕對益處非常小的患者中。”
“我們經常在大型注冊研究的回顧性分析中發現更大的影響,因為有很多因素會影響治療決策,而這些因素并不能代表現有數據,導致對治療效果的高估。”他解釋說。 “例如,健康的患者更有可能接受輔助治療,但是當我們能夠采用能夠通過適當的統計方法充分解釋這種偏倚的方法時,我們發現許多這些相對較大的影響已不再被觀察到。”
“我們應該繼續努力,以產生新的證據來幫助做出這些決定,包括識別處于危險中的患者,并且保留那些不患病的患者,”張博士說。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