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患者放療結束后還要注意些神馬?
放療終于結束了,先踹一口氣......
不過,宮頸癌患者放療結束后,還是有些東西需要注意的:
記得多喝水
要知道,放射線對膀胱粘膜有損傷。
放療后的半年內多喝水、多排尿,對膀胱、尿道有非常好的沖洗效果。有了良好的內環境,半年左右的時間足夠讓大部分病人的尿路粘膜修復至正常。
而如果在這段時間里,飲病人水少,導致尿液濃,對尿路粘膜有明顯的刺激(大家想象一下,類似于手上割傷了,新鮮傷口碰到濃鹽水的感覺)。
這樣的長期慢性刺激,會導致膀胱粘膜受損、糜爛、出血,最常見的發生時間在放療結束后半年到一年左右。
而放射性的膀胱粘膜出血,臨床上并沒有什么好辦法能夠快速、有效解決。
所以,預防是最好的辦法。
喝水2000毫升,只是一個數字。
如果真正評價喝水是否足夠,最好的標準是:一天的絕大部分時間尿色淺淡,接近無色(除了晨尿)。
當然,半年后也同樣要多喝水~~
注意飲食
切記注意飲食衛生,禁食隔夜飯菜。就算是放在冰箱里,隔夜飯菜里的少量細菌也有可能會導致婦科腫瘤放療后病人的急性胃腸炎。
因此切不可讓病人省這個錢(年齡稍大的婦科病人,大都是省吃儉用的標兵)。
生冷蔬果、食物一定要煮熟再吃,冰箱拿出來的食物加熱或燒開后食用;
忌食寒涼食物。
如有腹瀉,青菜水果禁食。
注意營養,多進食肉類、蛋類、魚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保持大便通暢
最好是每日1-2次大便,為成型條狀大便(下圖中第3-5種大便是基本正常大便,第1-2種為便秘,第6-7種為腹瀉).
如出現便秘或腹瀉,需通過飲食或服用藥物調整正常。
如果飲食調整效果不好,請及時找醫生處理。如不重視,患者以后可能出現慢性腸道出血,繼發貧血或腸穿孔。
堅持陰道護理
由于放射線對銀道黏膜造成損傷,所以放療后3-6個月內不建議性生活。
放療后陰道、宮頸腫瘤壞死產生大量炎癥,并有新鮮傷口。而正常情況下,陰道是前后壁貼近、閉合的,陰道粘膜反復慢性炎癥后常常會長得黏到一起去。
在過去醫療水平較差、放療后無陰道護理的情況下,這樣的慢性炎癥反應導致放療后的病人得陰道粘膜、閉鎖,是很常見的現象。
所以現在建議患者在放療中及放療后2年內堅持陰道沖洗,陰道沖洗干凈后,使用婦放寶進行護理。
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感”:想要拉大便,但拉不出來很多的大便,為放射性炎癥的早期表現,一般都是治療期間有便秘或者腹瀉的慢性后遺癥。里急后重癥狀需要向醫生描述并求證,不能自行判斷。
這時候,可以進行灌腸護理,不保留灌腸后,使用舒里后緩解腸道癥狀。
如有不適,及時復診
在治療后2年內,應每3個月復診1次;2年后每3~6個月復診一次;5年后每年復診一次。有不適時,都需及時就診。
第一次復查內容:婦科體格檢查、血常規、生化、腫瘤標志物、腹部及盆腔MRI;
以后每年或每半年復查MRI,每2-3月復查血常規、生化,腫瘤標志物、婦科體格檢查。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