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療不良事件在女性結腸癌患者中更頻繁根據JAMA Oncology發表的一份新研究表明,比起同齡的男性結直腸癌(CRC)患者,女性患者更容易受到標準化療的毒副作用。 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的一項研究,對ACCENT數據庫的超過28,000名患者進行匯總分析,發現類似的結果,已經在6月份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上提出。 瑞士洛桑大學醫院的Anna Wagner博士表示:“我們觀察到婦女發生化療相關毒性的風險較高,如惡心,嘔吐和腹瀉,但也有客觀可測量的血液學副作用,例如嗜中性粒細胞減少癥。” EOTC-GI組的Wagner博士及其同事分析了來自PETACC-3試驗的數據,該試驗招募了2,974例接受輔助性氟尿嘧啶和亞葉酸或FOLFIRI的2期和3期CRC患者,這兩種藥物與伊立替康組合使用。 在總人群中,女性的一些治療緊急不良事件(AES)的發生率顯著高于男性,尤其是腹瀉、惡心、嘔吐、口腔炎、嗜睡、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和貧血。 在用FOLFIRI治療的患者中,3或4級脫發,口腔炎,腹瀉和嗜睡發生率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 FOLIFRI女性也有較高的3級或4級中性粒細胞減少風險。 25.9%的女性和16.8%的男性需要減少劑量(P<0.001),而用FalFiI治療的差異更大。 Wagner博士及其研究小組表明,這項研究顯示了統計學意義和臨床相關的更大的非血液學和客觀可測量的血液學AES的風險。藥物靶點,也是達到可接受的毒性效應水平所需的最佳劑量,在男性和女性之間可能不同。 Wagner博士說:“性別作為疾病生物學和治療結果的潛在調節劑值得在腫瘤學領域提高認識。” 她補充說:“腫瘤學中全身治療的有效性和毒性之間的平衡需要分別在男性和女性中進行分析。對于通常具有大幅度的劑量-反應關系的化療來說,解決男性和女性不同劑量方案問題的臨床試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獲益。對于其他治療方法來說,如果這個問題的數據較少,匯總分析抗腫瘤效果和毒性效應對于了解這種潛在影響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