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尿路上皮癌患者接受輔助化療可提高無病生存期來自III期POUT臨床試驗的數據表明,基于鉑的輔助化療改善了上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的無病生存期(DFS)和無轉移生存期(MFS)。 該項研究結果是由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附屬醫院的顧問臨床腫瘤學家 Alison J. Birtle博士在2018年泌尿生殖癌癥研討會上公開。 Birtle及其同事通過該實驗表明,輔助鉑類化療在UTUC中應被視為新的護理標準。該患者群的當前護理標準是根治性腎輸尿管切除術。雖然上尿路上皮癌的發病率很少,但這是一種比肌肉浸潤性膀胱癌(MIBC)更致命的診斷。 因為UTUC與MIBC有著相似的病因學,因此在該患者群體中使用化療的理由很強大。有證據表明,MIBC具有化學敏感性,而最有力的證據是新輔助化療。此外,新輔助化療對于UTUC患者可能很重要,因為在手術之前,患者有兩個腎臟,可以更好地治療。 “然而,在這個階段有一些關于給予新輔助化療的擔憂,至少是因為某些患者缺乏組織學診斷,這可能導致無創性乳頭狀癌患者或最終沒有癌癥的患者過度治療,”Birtle對此評論道。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III期隨機多中心POUT試驗(NCT01993979)中,261名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化療(n = 131)或監測(n = 129)。中位隨訪時間為19.3個月,主要終點為DFS,次要終點為MFS。就年齡組,性別,病理分期和淋巴結受累情況而言,兩組之間的患者特征基本平衡。 符合條件的患者具有UTUC分期pT2至pT4疾病,其中pN0,M0或pTany N1至N3淋巴結狀態,只要在手術中切除異常淋巴結。他們還必須具有0或1的世界衛生組織性能狀態,無遠處轉移,腎小球濾過率(GFR)大于30 mL / min。患有并發MIBC的患者被排除在試驗之外,但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被接受。 化療組患者接受了4個周期的輔助化療,他們在腎輸尿管切除術后90天內進行了輔助化療,并根據其腎功能進一步分層以接受順鉑或卡鉑的吉西他濱治療。腎功能欠佳的患者(GFR 30-49 mL / min)接受卡鉑而不是順鉑。在DFS方面,化療組3年后的患者明顯好于接受監測的患者(HR 0.49; 95%CI 0.31-0.76; P = .001)。化療在3年后與MFS相比也顯示MFS的益處(HR,0.49; 95%CI,0.30-0.78; P = .002)。盡管Birtle表示數據不成熟,并且隨訪仍在進行,但總體生存率(OS)也有所提高。 POUT試驗中發現的不良事件(AEs)與已知的化療毒性概況相一致。 “這是一項化療研究,所以我們當然會得到化療相關的副作用,”Birtle評論道。絕大多數不良事件為1級至3級,其中24.8%的患者在監測組,62.1%的患者在化療組出現任何級別的毒性反應。最常見的化療相關AE包括中性粒細胞計數下降,高血壓,血小板計數下降,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惡心,嘔吐和聽力障礙。 Birtle指出,在POUT試驗之前,沒有充分的證據推薦輔助全身化療治療侵襲性UTUC,目前國際上尚未就此進行系統治療達成共識。先前的一項研究表明,輔助全身化療可能為UTUC患者提供治療益處,但是這是一項回顧性研究,樣本量很小(n = 43)。 “在接受化療的32名患者中,DFS和OS似乎有改善的跡象,但這需要在隨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探討,”Birtle說。 此外,EORTC 30994研究的最新數據還顯示輔助化療可改善無進展生存期,但在OS中無明顯益處。這項試驗是第三階段POUT試驗理論基礎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