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治療的優缺點:它對您有用嗎?澳大利亞一位經驗最豐富的放射腫瘤學醫學物理學家說,接受許多癌癥放射治療的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治愈,但副作用更為嚴重。 南澳大利亞大學(UniSA)醫學放射教授Eva Bezak說,女性通常比男性對放射線更敏感,但是國際放射劑量準則中并未考慮到這一點。 當前的指南通常基于一個人的身高、體重或BMI以及一般人群的放射生物學反應。 在都柏林大學學院的Bezak教授和她的同事Louis de Courcy以及羅馬尼亞奧拉迪亞大學的Loredana Marcu教授在發表于《腫瘤學/血液學的評論》的論文中,強調了在管理放射線時必須考慮性別問題。 Bezak教授說:“很明顯,性別在許多疾病的發生和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 “例如,已經確定的是,男性更容易患頭、頸和血液癌,而女性更容易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發展成骨質疏松癥。” 科學家們還知道,個體對放療的反應高達80%由遺傳決定。 那么,我們從哪里開始研究性別醫學呢? “下一步是確保我們在臨床前試驗中同時使用雄性和雌性小鼠,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了解性別對治療結果的影響! “回顧性收集數據也很重要,這樣我們就可以比較接受相同癌癥處方放射治療的男性和女性的放射治療結果! 這對男人來說也是一枚雙刃硬幣。因為他們比女性更耐放射線,因此在接受放射療法時其健康組織得到了更好的保護,且副作用較少,但他們的長期存活率較短。 歷史上的兩個重大事件凸顯了輻射反應的差異: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反應災難和1945年的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 Beza教授說,繼廣島和長崎之后,日本女性的癌癥發病率(58%)遠高于男性(35%)。 同樣,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后,收到輻照照射后的男人和女人剩下的女孩減少了數百萬,并且她們內分泌失調、甲狀腺癌和腦瘤的風險更大。 女性激素雌激素似乎確實能給女性提供一定的輻射防護,在頭部放射過程中,雌激素具有神經保護作用。 “隨著醫療保健越來越適合個人,性別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它需要作為一個獨立的預后因素來考慮,”Bezak教授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