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椎管壓迫患者:一劑放射治療與五劑放射治療一樣有效UCL進行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對于患有疼痛性椎管壓迫的晚期癌癥患者,單劑量放射治療與五次放射治療一樣“有效”。 椎管壓迫是腫瘤擴散到脊柱后常見的并發癥。放射治療用于控制疼痛和減輕癥狀。每100名患癌癥的人中,約有三到五名(3-5%)會發展為椎管壓迫。作為在JAMA上發表的SCORAD隨機臨床試驗的一部分,研究人員想知道,是否可以僅給予一劑(單劑量)的放射治療,而不是五劑(多劑量)的放射治療。 首席臨床試驗研究員彼得·霍斯金教授(曼徹斯特大學弗農山癌癥中心(NHS))說:“在英國,NICE指南目前并未規定標準的治療方案,盡管大多數椎管壓迫或其他轉移性骨疾病的患者被分為幾個部分。 我們相信,我們的發現——單劑量放射治療具有同等的臨床效果,為NICE指南以及其他國家的指南提供了有力的證據。這些指南將被修改,規定為單劑量放射治療,在不影響療效的情況下,減少臨終癌癥患者不必要的不適。” 合著者Allan Hackshaw教授說:“患有椎管壓迫癥的晚期癌癥患者會出現嚴重的問題,如不能行走和疼痛。放射治療是治療這些患者的有效方法。” “目前,由于這些患者沒有推薦的放射治療計劃,許多人接受了幾次放射治療,每一次都需要單獨到醫院就診。患者及其護理人員需要多次往返醫院,這可能會讓患者感到不舒服、不便且昂貴。” “這是第一項研究單劑量放射治療和多劑量放射治療是否一樣有效的大型研究,我們的研究表明,對于一系列患者結果,一次放射劑量與多次放射劑量一樣好。” 總共從42個英國放射治療中心和5個澳洲放射治療中心招募了686名轉移性癌癥和椎管壓迫患者。一半被隨機分配為單劑量放射治療,另一半被給予五劑——需要連續五天去醫院就診。通過患者是否能夠在有或沒有輔助手段(例如手杖)的情況下行走來評估有效性。在開始放療后約一、四、八和十二周進行隨訪。 在第8周時,有342名患者還活著,接受單劑量放射治療的患者有69%能夠行走,接受5劑的患者有73%能夠行走;這些結果在臨床上被認為足夠接近。在第四周,可以走路的患者的相應百分比分別為67%(一劑)和68%(五劑)。在第12周的結果分別為72%(一劑)和68%(五劑)。 在接受過一次或五次放射治療的患者之間,許多其他的患者結果也相似。在第12周時,接受一劑治療的組中仍有50%的患者活著,而在接受五劑治療的患者中接近5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一劑或五劑之間,進行額外的癌癥治療,支持治療,生活質量和疼痛均相似。 放射治療會產生一些副作用:接受一劑治療的患者發生皮膚不良反應的人數更少(一劑治療的患者占12%,五劑治療的患者為19%);并且也有更少的患者遭受疲勞(一劑治療為49%,而五劑治療為55%)。但是,一組專門針對其脊髓下部(稱為馬尾神經)進行放射治療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現膀胱問題,而且對于這些特定患者而言,一次放射治療劑量可能不足以治療。 該研究由英國癌癥研究中心和昆士蘭癌癥委員會資助,并獲得了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的支持。 參與試驗的患者中約有一半在八周前死亡,這是評估療效的主要指標。患者數量低于預期意味著在比較能夠行走的患者百分比時,沒有嚴格地滿足一個統計標準來確定一次放療劑量是否與五次放療劑量一樣有效。盡管已在已發表的文章中提到了這一點(按照JAMA的要求),但結論明確指出,一個統計標準需要仔細解釋,因為它對臨床發現沒有有意義的影響。 結論:對于大多數椎管壓迫患者,應使用一劑放療而不是五劑放療。這一結論得到了所有其他統計標準和多個患者預后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