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技術可以從自己收集的尿液或陰道樣本中檢測出宮頸癌前病變倫敦瑪麗女王大學開發了一種非侵入性測試,通過分析女性自身收集的尿液和陰道樣本來檢測宮頸癌前病變。 Belinda Nedjai博士在2019 NCRI癌癥會議上的一場演講中表示,自采樣測試在參加該研究的女性中很受歡迎,這意味著它可能會提高對宮頸癌篩查計劃的參與度。 “自采樣的最初用途很可能是在接受篩查邀請后不去診所的女性和沒有宮頸癌篩查方案的國家。從長遠來看,自采樣可能成為所有篩選試驗的標準方法。該研究表明,女性更喜歡在家里做測試,而不是去看醫生,”Nedjai博士說。她是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流行病學高級研究員兼分子流行病學實驗室主任。 女性中第四大最常見的癌癥 宮頸癌是世界上第四大最常發生的癌癥。在2018年,估計有570,000例新的宮頸癌病例和310,000名女性死于該病。 HPV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原因。英國癌癥研究資助了Nedjai博士的研究。 她說:“據我們所知,這項研究是最大的一項在尿液和自我收集的子宮頸樣本中檢測甲基化分類器(稱為S5)的研究,以檢測癌癥前期病變的女性,這些女性已被轉介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我們期望自采樣測試能夠提高宮頸癌篩查的接受率,同時降低醫療服務成本,提高篩查項目的效率。” Nedjai博士及其團隊開發的S5測試可測量DNA甲基化——對構成人類遺傳密碼的四個DNA基本字母之一進行化學改變。 目前在診所進行的金標準宮頸涂片檢查是針對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的陽性測試。 Nedjai博士說:“HPV檢測正在迅速成為全世界子宮頸癌的主要篩查方法。這是一種非常敏感的方法,擅長檢測真實陽性,但缺乏特異性。這意味著需要進行第二次檢測以排除HPV陽性的女性,這些女性不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為高危HPV陽性女性選擇適當的策略是一個關鍵問題。” 表明癌前病變風險增加 S5試驗觀察了與癌癥最密切相關的四種HPV類型的DNA甲基化,即HPV16、HPV18、HPV31和HPV33以及人類基因EPB41L3,得出一個表明風險水平的分數。如果分數高于選定的臨界值,則表明癌前病變的風險增加,分數越高,患癌的風險越高。他們在早期的研究中發現,當在宮頸樣本上使用S5時,檢測浸潤性宮頸癌的準確率為100%,檢測HPV陽性婦女癌前病變的準確率為93%。 在子宮頸癌之前,子宮頸表面的前體細胞異常生長,可發展成子宮頸癌。它分為三個階段(CIN1,CIN2和CIN3),每個階段細胞發展為癌癥的可能性都增加。 Nedjai博士說:“我們決定評估S5是否可以通過尿液和陰道樣本識別出患有CIN3癌前病變的女性。” 由于涂片檢查異常或HPV結果陽性而在倫敦皇家醫院陰道鏡檢查診所就診的女性被要求參加由沃爾夫森研究所所長杰克·庫茲克教授領導的一項研究。共有620名女性提供陰道樣本,自己用陰道拭子采集,其中503名女性還提供尿液樣本。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提取并分析了DNA,并生成了S5分數。 Nedjai博士說:“我們發現,不管有無HPV檢測,S5分類器在尿液和陰道樣本中都能很好地工作。它區分了沒有癌前病變的女性和有CIN3或更高病變的女性。” 新標記以提高準確性 “我們目前正在研究新的標記物,試圖進一步提高分類器的準確性,但是這些發現代表了子宮頸癌篩查的一項進步,特別是對于那些不去醫院的女性,如年齡較大的女性或者是那些覺得涂片檢查太痛苦或者無法在本國進行篩查的女性。我們認為這很有希望。” Nedjai博士說,將來可以在家里收集樣本進行HPV和S5甲基化分析,而無需去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