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損傷可能解釋高劑量放療對肺癌的無效性當談到使用放療來抵抗肺癌時,初步的臨床研究非常清楚:越多越好。然而,一項大型的3期臨床試驗發(fā)現,高劑量放射治療的III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總體生存率實際上低于接受低劑量放射治療的患者。為什么會出現截然相反的結果呢? “乍一看,你可能會認為,當你給予更高劑量的輻射時,它的毒性太大:副作用太多而且效果不會超過傷害。但在這項試驗中,高劑量和低劑量放射組在3-5級毒性中沒有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而且治療相關死亡的絕對數量整體上相當小。更有趣的是,腫瘤控制實際上在高劑量組更差, 這不易通過毒性增加來解釋,”科羅拉多大學癌癥中心研究員、醫(yī)學院放射腫瘤學系助理教授Sameer K. Nath博士說。 自2013年該研究結束以來,這一意想不到的發(fā)現令研究人員感到煩惱。現在,Nath和CU癌癥中心同事的一項新研究提供了一個有趣的答案:歸咎于免疫系統。那是因為肺部使用的放射不會停留在肺部。這種放射也會通過肺和心臟來到血液中。然后它們消除了血液中的免疫成分——人體對抗癌癥的重要盟友。 其中一個原因與抗癌放射治療的工作方式有關。當然,放射線殺死細胞——腫瘤學家試圖將輻射聚焦到腫瘤組織上,以便它主要殺死癌細胞。但并非所有癌細胞都會立即死于放射。這些細胞中的許多細胞僅受到損傷,然后被免疫系統通過DNA損傷識別,并消除。 “在過去的十年中,許多研究支持這樣一種觀點,即功能性免疫系統在放射治療造成的DNA損傷后的腫瘤細胞殺傷中發(fā)揮關鍵作用,”Nath說。 如果放射線會損害免疫系統,這些具有DNA損傷的腫瘤細胞可能會存活并最終逃脫免疫介導的清除。 “我們的假設是,對免疫系統的更高劑量放療會導致這些患者的生存率降低,”Nath說。 為了驗證這一假設,Nath及其同事使用復雜的計算機模型來定義治療期間給予的免疫細胞的估計放射劑量(EDRIC)。然后,他們研究了一批新的患者:EDRIC能否預測2004年至2017年期間在科羅拉多州大學醫(yī)院接受治療的117名III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是的,它可以:EDRIC高(7.3 Gy以上)的患者中位數為14.3個月,而EDRIC低(5.1 Gy以下)的患者中位數為28.2個月。 “我們證明,對免疫細胞的估計放射劑量是腫瘤控制和存活的重要預測指標。事實上,它最終成為最重要的預測因子之一,”Nath說。 “這是一個非常發(fā)人深省的發(fā)現,因為放射線對免疫系統的影響不是過去該領域所關注的。” Nath提醒說,放療仍然是治療III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雖然免疫系統的放射劑量可能會減少放療的益處,但一些臨床試驗已經確定了這一人群中放療的明顯生存益處。 “真正令人興奮的是,現在我們有辦法估計這種放射劑量,我們可以將免疫系統視為危險器官,”他說。 “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可以改變的風險因素。現在我們可以專注于減少劑量的方法,并且這樣做,我們將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放療對這些患者的益處。” 盡管需要更多的工作來確認目前的發(fā)現,并確定保護免疫的放射治療的最佳實踐,Nath認為減少放療的傳遞時間和限制免疫細胞受損的數量可能是有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