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癥疼痛控制應用程序:每個人的姑息治療?專家表示,一種由人工智能(AI)驅動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用于監測和控制晚期癌癥患者的疼痛,有可能為整個老齡人群提供姑息治療。 一項隨機試驗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使用臨床算法的應用程序有助于將轉移性實體器官癌患者的疼痛減輕20%,并將疼痛相關住院率降低69%。 該研究結果于11月16日在加利福尼亞州圣地亞哥的Palliative Care in Oncology Symposium(PCOS)2018年由波士頓馬薩諸塞州綜合醫院(MGH)姑息治療科副主任Mihir M. Kamdar提出。 “癌癥可以使生活感覺失控,我們看到的潛在中心主題是,大多數患者希望感受到更多的權力,受過教育,并控制他們的疼痛,”Kamdar說。 他指出,疼痛會影響70%至90%的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和醫療保健服務的使用增加。此外,隨著人口老齡化,目前短期緩和的姑息治療服務提供者預計會變得更糟。 Kamdar在組織會議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的一份聲明中表示,“需要新的護理服務模式來優化臨床訪問之間治療癌癥相關疼痛的患者的護理。” “這是幫助管理姑息治療挑戰(如癌癥疼痛)的技術解決方案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他補充道。 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稱為ePAL,是Partners HealthCare Pivot Labs,MGH癌癥中心和MGH姑息治療部門合作開發的一部分。 ePAL的功能包括疼痛追蹤,屏障識別,干預,每日定制的AI教育輔導信息,帶視頻的教育圖書館和身心療法。它可用于請求處方補充,并為患者和臨床醫生捕獲數據。 “絕大多數患有癌癥的人在某些時候都會感到疼痛,我們需要更好的工具來跟蹤和報告它,”研討會新聞策劃團隊主席Joshua Adam Jones博士說。 “我希望這些研究結果將為正在經歷痛苦的患者更廣泛地使用應用程序鋪平道路,以便他們能夠獲得所需的支持。” 研究細節 在這項研究中,來自MGH姑息治療診所的112名患者被隨機分配到接受常規治療的對照組或接受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的干預組。每組有56名患者。 干預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4.6歲;男性31人,女性25人。對照組平均年齡為50.7歲;女性30人,男性26人。 兩組的大多數參與者都是白人。在這些癌癥患者中,胃腸癌最常見,其次是乳腺癌和肺癌。每組中超過一半的參與者獲得了學士學位或更高學歷。 在為期8周的時間內,ePAL組的患者通過智能手機接收每日教練信息,旨在提高他們控制疼痛的能力。這些消息以易于理解的語言和格式構成。 “我們希望通過讓應用程序與患者聯系而不是反過來來降低交互的門檻,”Kamdar指出。 兩組的大多數參與者都是白人。在這些癌癥患者中,胃腸癌最常見,其次是乳腺癌和肺癌。每組中超過一半的參與者獲得了學士學位或更高學歷。 在為期8周的時間內,ePAL組的患者通過智能手機接收每日教練信息,旨在提高他們控制疼痛的能力。這些消息以易于理解的語言和格式構成。 “我們希望通過讓應用程序與患者聯系而不是反過來來降低交互的門檻,”Kamdar說。 每周三天,該應用程序促使患者在過去24小時內輸入他們的平均疼痛評分,范圍從0(無疼痛)到10(可想象的最嚴重的疼痛)。使用這些數據,AI算法區分非痛和緊急疼痛,并確定是否需要更多的東西來改善疼痛控制。 如果AI決定患者出現嚴重的,新的或不斷上升的疼痛,或者需要臨床醫生的幫助以幫助控制疼痛控制的障礙,該應用程序將直接向隨叫隨到的分診護士所攜帶的安全電話發送警報在姑息治療診所。病人會在一小時內接到回電話。 該應用程序還會向護士發送一封安全的電子郵件,其中包含有關問題的信息。這消除了在回叫時重復信息的需要。辦公時間之后,應用程序會將患者引導至隨叫隨到的姑息治療臨床醫生。 “患者經常報告,當他們感到疼痛時,很難在醫院的電話留言系統中導航,因此我們希望降低門檻,以便在短期訂單上獲得幫助,”Kamdar說。 在基線和第4周和第8周,研究參與者完成了簡短疼痛量表(BPI)干擾量表,障礙問卷II,測量對癌癥治療的態度,以及七項廣義焦慮障礙問卷。然后研究人員評估了結果指標隨時間的變化情況。他們控制了入組時的基線差異,包括抑郁評分,年齡和性別。 在研究開始時,兩個治療組患者的平均疼痛水平為4.0。對于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在8周的研究過程中這沒有改變。使用ePAL的患者報告在8周結束時疼痛嚴重程度下降20%,從4.0到2.99。 “處理癌癥疼痛可能令人難以置信的可怕和壓力,許多患者希望有一種與臨床醫生聯系更緊密的感覺,”Kamdar解釋說。 “如果出現需要的時刻,他們知道他們的護理團隊會聯系他們,讓許多病人放心。” 平均而言,在研究過程中每位患者有0.57個app觸發的呼叫。這相當于每兩名患者一次呼叫。干預組的所有患者都很好地維護了與應用程序的互動。 “這向我們表明,該應用程序實際上能夠通過其AI算法和教育/授權功能在內部處理許多患者的問題,而不會增加臨床負擔,”Kamdar說。 疼痛控制的損害通常與治療或止痛藥的影響有關,例如便秘或惡心。此外,許多患者對如何服用藥物感到困惑。這是關于使用長效預定止痛藥和短效按需藥物的情況。一些患者表示他們害怕服用處方阿片類藥物,因為擔心他們會變得依賴,盡管他們有嚴重的癌癥相關疼痛。 在ePAL用戶中,只有四名與疼痛相關的住院病人入院;在對照組中,有20個這樣的醫院入院。與對照組患者相比,ePAL使用者的全因住院治療總數減少了40%(15例對25例入院; P = .048)。 “重要的是,使用該應用程序的患者在沒有相關的門診臨床負擔增加的情況下住院率明顯降低,”合伙醫療保健公司Pivot實驗室高級主管,高級研究調查員Kamal Jethwani說。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整合移動技術和人工智能等創新可以對患者的健康,資源利用和護理成本產生實際影響。” 同樣,與對照組患者相比,使用該應用的患者的BPI評分顯著下降(P = .034),對癌癥疼痛治療的消極態度也是如此(P = .042)。 然而,使用ePAL的患者焦慮評分增加,而接受常規治療的患者焦慮評分則下降(6.67至7.68 vs 5.9至5.03; P = .015)。研究人員說,僅僅詢問疼痛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焦慮。 如埃德蒙頓癥狀評估量表中的分數所示,在癌癥 - 綜合評分的功能評估或全局癥狀中反映的生活質量沒有顯著改善。 Kamdar強調,鑒于姑息治療需求與臨床醫生提供這種治療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患者報告的數據可以改善腫瘤學結果。 他指出,ePAL是從患者的角度設計的,而不是臨床醫生的設計,使其與患者更相關,并最終更有效。在研究結束時,幾乎一半的參與者(47.6%)仍然每周使用該應用程序超過1天。 下一步是創建2.0版本的ePAL。 Kamdar說,這個版本將具有更多創新功能。他希望在農村地區研究新版本,這些地區可以獲得姑息治療,“或者實際上在任何存在姑息治療的環境中,但是需求壓倒了護理團隊的交付能力,這很常見,”他說。 最終,該應用程序可以擴展到癌癥以外的疾病管理。 “我們更廣泛的目標是利用人工智能和遠程醫療技術,將一系列癥狀和疾病的姑息治療范圍擴大到最需要的人,”他說。 該研究由McKesson基金會資助。 Kamdar博士與Amorsa Therapeutics有財務關系。其他調查人員披露沒有相關的財務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