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科學家發布了一種省時、省力又高效的宮頸癌篩查策略我國科學家于11月5日在線《Obstetrics & Gynecology》上發表了一種低成本的單次宮頸癌篩查策略:在女性宮頸癌篩查期間(指南建議21歲開始),使用改良的巴氏試驗和目測對女性進行篩查,如果巴氏試驗為陽性則立即進行活檢,這比單獨的標準巴氏試驗捕獲更多的頸椎異常,并將損失降低到最小。 “遵從性是嚴重影響宮頸癌篩查有效性的一個限制因素,不僅在發展中國家是如此,也影響了發達國家的低收入地區,”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中國石河子大學醫學院張文杰博士說。 他們補充說:“對傳統的巴氏試驗進行簡單修改,可以在一天內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和使用醋酸[醋]檢查的目測。” “并且我們發現,單次的宮頸癌篩查策略(結合改良的巴氏試驗和目測)對于資源匱乏的環境來說可能是一種有效的低成本策略,”作者總結道,并指出在他們的醫療系統中每個檢測大約只花了6美元。 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蘇達大學婦產科和婦女健康教授John Fischer博士在《Obstetrics & Gynecology》如此評論該研究:這項研究經過深思熟慮,因為研究人員考慮到,如果患者做了常規的巴氏涂片,那么她們將無法在視覺上檢查子宮頸,因為常規的Pap刷會破壞子宮頸的鱗狀上皮,使得難以立即觀察,因此進行改良。 Nancy Chescheir博士也對此工作表示了贊賞:“我認為真正有趣的是他們做了所有這些修改:改良的巴氏試驗,用醋酸進行目測,然后是盧戈氏碘,最后做常規的巴氏試驗,因此他們也有金標準來看待這些結果。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策略,我很贊賞他們的這項工作。” Chescheir警告說,相同的修改必須在其他資源匱乏的環境中得到驗證,因為當前的策略涉及一些培訓,研究設計要求病理學家在現場快速閱讀涂片。她指出,這一策略并不是一個可以在其他環境中復制的灌籃。 “如果這是可行的,那么對于那些真正在同一個問題上掙扎的國家或地區來說,這將是非常棒的,”她總結道。 服務水平低下的女性宮頸癌篩查 巴氏試驗和醋酸目測是一種成本相對較低的宮頸癌篩查方法,兩者都在減輕宮頸癌負擔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這兩種篩選方法通常需要單獨進行。 中國遠離喀什地區的兩個低收入維吾爾族社區,距離北京近3000英里,被選為該研究的試點和驗證部分,因為它們代表了一個服務不足的人群,宮頸篩查率低。納入標準包括未在過去5年內篩選。 2011年11月至2014年8月,共有4049名年齡在30至59歲之間的女性因宮頸異常而接受篩查。 如果在傳統的巴氏試驗之后,使用醋酸對宮頸進行目視檢查,可能效果不太理想。“我們改良了巴氏試驗:使用長棉簽來收集變性帶周圍和子宮頸內膜的粘液細胞,使用棉簽進行多次旋轉收集,其中包含用于巴氏試驗的宮頸細胞,”作者解釋道。 然后他們將棉簽在玻璃上來回滾以制備巴氏涂片,這是固定在酒精中,最后在約20分鐘內準備好由現場細胞病理學家進行解釋。 一旦巴氏試驗收集完成,則開始在乙酸的幫助下對女性進行目視檢查。如果在應用5%乙酸后,如果檢查面積變白,則確定為陽性。在目視檢查結果為陰性的情況下,應用5%盧戈氏碘,并在該應用之后再次對該女性進行目視檢查。 最后,他們進行了正常的巴氏試驗作為抽樣質量比較。 改良巴氏試驗解釋、醋酸目視檢查和盧戈爾碘目視檢查均可在1.5小時或更短時間內完成。 在視力檢查中檢測呈陽性的女性立即被轉診到陰道鏡下的現場指導活檢。 目視檢查為陰性的女性被要求在篩查設施中等待,直到他們的巴氏試驗結果完成。具有不明顯意義或更糟發現的非典型鱗狀細胞的患者也接受當天的陰道鏡檢查,盡管如果測試結果在當天晚些時候回來,一些(20%)必須在接下來的幾天內進行陰道鏡檢查。 如果通過陰道鏡檢查發現宮頸異常,則在該位置進行活組織檢查;否則,隨機進行四象限活檢。將病理標本置于10%福爾馬林中,并通過快遞送至研究人員部門(距離遺址1689公里)。病理學家進行組織學診斷,并在大約5天內返回報告。 研究人員解釋說:“我們采用常規快遞服務將福爾馬林固定的活組織檢查,Pap切片或兩者都運送到病理實驗室進行診斷,從而可以對偏遠社區的高級CIN進行高質量的治療。” 單次篩查:當日完成所有檢查的效果最好 這種單次就診策略的主要結果是宮頸上皮內瘤變(CIN)1級,2級和3級以及明顯的宮頸癌診斷。 總體而言,本研究中的聯合篩查在檢測CIN 2或更嚴重的疾病時達到了96.0%的靈敏度,事實上,這一點優于單獨的巴氏試驗76%(P <.001)或用乙酸或Lugol's目測檢查。他們指出,碘分別為48%和59.3%(P <.001),“與HPV檢測相似”。 使用相同的方法檢測相同病變時,他們也能夠達到98.2%的陰性預測值。 他們的方法確定了這些未經篩查的,有風險的女性患CIN 1級(每100,000名女性2741名),CIN 2或3名(1457 / 100,000)和宮頸癌(395 / 100,000)的患病率極高。 他們指出,中國二級醫療機構聯合篩查的6美元成本“在任何情況下都是非常劃算的”,僅占HPV檢測成本的10%。 在這次單次就診計劃中,所有被診斷患有宮頸癌的患者都接受了治療,而92%的CIN 2級或3級患者也接受了治療。 作者承認,“我們觀察到更多患者愿意接受篩查,并在驗證研究中進行推薦的活組織檢查。” 他們還觀察到,大多數失訪的患者有巴氏試驗結果,這些結果在當天無法獲得,因此不得不返回進行活組織檢查。 因此,作者建議在其他地方進行的任何類似的篩查和診斷程序應在上午或下午進行,以免錯過在同一天轉診患者進行活檢的機會。 “沒有一種單一的篩查策略適用于所有低收入人群,”研究人員警告說。 “選擇一種經濟實惠但有效的控制宮頸癌的策略需要采用新方法在低收入環境中實現'低成本的良好健康',”他們建議道。 全球宮頸癌死亡率的差異極大 在婦產科播客中,Fischer指出全球子宮頸癌發病率的差異是驚人的。 例如,2012年全球診斷出新的宮頸癌新病例估計為528,000例,同年,266,000名婦女死于該病,“其中絕大多數是在發展中國家,他們無法獲得像HPV篩查那樣的檢查,”他說。 相比之下,“發達國家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下降,”作者在他們的文章中指出。 盡管廣泛實施了有效的篩查策略,包括醋酸目視檢查,巴氏試驗和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測,“在過去30年中,全世界的宮頸癌病例增加了20%,發展中國家15-49歲的婦女占總死亡人數的23%,”他們強調。 在采用巴氏試驗60年后,“由宮頸癌引起的病例和死亡分布的嚴重全球差異表明,在資源有限的國家,有效控制這種癌癥是一種悲慘的失敗。” 但他們強調,這還是有希望的。 由于HPV疫苗價格居高不下,“我們提出了一項補貼'半強制性HPV疫苗接種'策略,專門針對那些高風險的低收入女性,如果采用這種[研究]策略,將進一步減輕發展中國家宮頸癌的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