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療結束后,患者還需要做什么?放療結束后,患者還是有很多事情需要注意的。 1. 復診(1)患者為什么需要復查放療后,患者需要定期找醫生復查,而腫瘤患者是需要終身隨訪的,為什么呢? ① 觀察治療的效果和疾病發展情況,確定有無必要繼續治療和接受其他的治療; ② 觀察治療后的可能并發癥,及時處理; ③ 向醫生咨詢與疾病和治療相關的生活方式和注意事項,提高生活質量。 故治療結束后一定要按醫生的要求,積極隨診。 (2)多久復查一次按預約時間定期來醫院門診復查。 通常治療后2年內,每3個月復查一次; 2年后(5年內),每3-6個月復查一次; 5年后,每年復查一次。 患者可就診專科門診的普通號或者專家號均可。 (3)復查內容有哪些復查的內容包括詳細的病史采集、治療晚期反應的評估。 醫生會針對患者的情況進行體格檢查、抽血檢查、原發病變的局部CT和(或)MRI檢查,其他部位是否轉移的排查。 等檢查結果完成后就診,醫生會根據患者檢查情況給予治療和生活指導。 腫瘤是否會復發常無法預知,因此請務必定期復查,并遵醫囑按時服藥。如有任何異樣,應立即就醫。 2. 局部護理放療結束后,有些地方會出現后遺癥,下面列舉一些常見的部位: (1)皮膚護理注意保護局部皮膚,如乳腺癌和頭頸癌放療結束后,頸部和胸部的皮膚會有后遺癥出現,這時候可以用放膚膏(醫用射線防護劑)護理,每天涂抹4次,每次1-2克。定期清潔皮膚、并避免物理和化學的刺激(包括藥物等)。 (2)口腔和食道護理口腔和食道使用利膜平護理,將利膜平在口腔內含2分鐘,然后吞下去,護理食道。 進食后需要漱口,每日至少刷牙2-3次,使用含氟、鈣牙膏。 每年表淺潔齒1-2次。 放療3年內不要拔牙以及有創操作,若必須拔牙則必須向醫生告知既往放療病史。 (3)直腸護理許多宮頸癌患者在放療結束后的1-2年內,會發生直腸后遺癥。對此的護理方法是:先不保留灌腸,清潔腸道之后,使用舒里后在腸道黏膜上形成一層薄薄的涂層,保護腸道不受細菌侵略,促進腸道黏膜修復,緩解直腸后遺癥。 (4)外陰和陰道護理在放療結束后,患者還需要堅持陰道沖洗1年,并堅持婦放寶護理,避免陰道和外陰出現嚴重的炎癥反應,降低患者生活治療。 3. 飲食護理沒有腸胃問題的人建議:高蛋白、高纖維、低脂肪均衡飲食,規律補充維生素。 有胃部灼熱感者:避免進食刺激性的調味品及煎、炸、油膩等食物,飯后不要平臥,最好采取坐著或靠著休息1-2小時。 有惡心、嘔吐者:少量多餐,依個人情況選擇食物,可選擇果汁、面包、吐司、饅頭、稀飯等食物;避免太甜、太油膩的食物;嘔吐后需用清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嚴重嘔吐者,經醫生評估可適量使用止吐藥,以減輕不適。 腹瀉:少量多餐,選擇清淡的食物,適度進食低纖維飲食,如過濾的果汁及蔬菜汁、米飯、吐司、奶酪等;避免高纖維的食物,例如麥麩、稀釋的奶制品;保持肛門清潔干燥,腹瀉后避免使用粗糙衛生紙反復擦拭,盡量用水沖凈,以避免肛門破皮。 便秘:多喝水、果汁、菜湯,每日需3000ml以上,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纖維食物;早晨起床可喝300-500ml的溫開水,平時亦可多喝檸檬汁、梅子汁,有助于刺激排便;每天維持適度運動,定期排便,配合下腹部“門”字形順時針方向按摩。 腹脹、腹痛:不宜一次性進食過多淀粉食物,避免油炸及產氣食物,如豆制品、牛奶、大量洋蔥、青椒、蒜、芹菜、高麗菜、玉米、堅果、根莖類等;細嚼慢咽,咀嚼時勿張口,以防吞入空氣導致腹部脹痛;可于餐后適當散步,促進腸胃蠕動。 4. 預防常見病避免出入人多、公共場所感染上呼吸道疾病。 注意出門佩戴口罩,避免口腔、呼吸道黏膜感染。 如果有發燒(>38℃)、喉嚨痛、咳嗽、鼻塞或排尿有燒灼感時,需就醫處理。 患者及其家屬需注意個人衛生習慣,正確、及時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濕潤。 戒煙、戒酒,避免食用辛辣等任何刺激性食材,少食腌制、熏烤類食物。 5. 工作、鍛煉、生活病情穩定的患者可在休息一段時間后進行正常活動,但注意不要過于勞累,體育鍛煉強度不要太大; 正常夫妻生活不會對疾病造成不利的影響; 避免熬夜等不良習慣,保持良好的心情和體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