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放療后唾液腺有時候不能自愈?可能發現了新的分子通路美國頭頸部癌癥雖然使用放射治療(簡稱“放療”)和化療治療后,存活率較高,但幸存者可能遭受唾液功能的永久喪失,可能導致數十年的健康問題和進食困難。 目前尚不清楚為什么唾液腺在放療損傷后有時無法愈合,但亞利桑那大學癌癥生物學研究生Wen Yu Wong可能已朝著解決這個謎團邁出了一步。 放療通常伴隨著長期甚至永久的副作用。由于頭部和頸部腫瘤處于輻射的十字線上,唾液腺可能遭受附帶損害。 “當你接受放射治療時,你最終也會瞄準你的唾液腺,”Wong說。失去垂涎的能力使患者易患口腔并發癥,并使他們的生活質量整體下降。 “唾液腺可幫助你消化食物,潤滑口腔并對抗細菌。而輻射后,患者會因為不能吞咽而噎住食物。他們甚至會因為口干而半夜醒來。而且他們經常會蛀牙! 最喜歡的食物可能會失去味道。 “唾液產生的某些離子可以幫助你品嘗,”她說。 “患者失去了享用食物的能力,最好的牛排反而對他們來說非常乏味! 在頭頸部癌癥放療后患者中恢復唾液功能的探索始于了解為什么唾液腺在放療損傷后不能自行愈合。 Wong的研究可能有助于解開這個謎團。她的團隊密切關注兩種蛋白質,即E-鈣粘蛋白和β-連環蛋白,它們使得細胞之間可以通訊。通常情況下,這些蛋白質與細胞結合在一起,但是在放療損傷后,這些結合會被切斷!澳梢园训鞍踪|與細胞之間的結合想象成電話線,而輻射就像閃電擊中電線桿一樣。這就打破了一個朋友與城市另一邊的朋友交談的能力,”Wong說。 正如維護人員可以在暴風雨后修復被擊落的電線桿一樣,身體能夠在受傷后自行愈合。不幸的是,在放療后干燥的口腔中,唾液腺的再生能力可能會被阻斷。 在實驗室中,Wong能夠人為地強制唾液腺再生,讓她知道再生過程中哪里有障礙。Wong特別感興趣的是一種叫做ROCK途徑的東西,它可能在放療后出錯,阻止E-鈣粘蛋白和β-連環蛋白結合。 “如果我使用抑制劑來阻止這種ROCK信號通路,這兩種蛋白質會重新組合在一起,”Wong說。 下一步是要了解更多關于有缺陷的ROCK途徑如何阻止唾液腺在放療損傷后再生的天然能力。解開這個秘密可以揭示治療放射后口干的新方法。 原文鏈接: Wen Yu Wong et al, Persistent disruption of lateral junctional complexes and actin cytoskeleton in parotid salivary glands following radiation treat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Regulatory,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Physiology (2018). DOI: 10.1152/ajpregu.00388.2017 |